建立排名標準:
音質:這是耳機的核心功能,開放式耳機因為結構關係,音質表現通常較為自然通透,但可能會有漏音問題。
舒適度:開放式耳機通常較為舒適,適合長時間配戴,但不同設計(耳掛、耳夾等)的舒適度仍有差異。
價格:考量性價比,將耳機的性能與價格綜合評估。
附加功能:如防水、降噪、低延遲
針對台灣市場上開放式耳機的排名、優缺點比較及市場參考售價:
台灣上市開放式耳機排名(2024)
1. Shokz OpenFit
優點: 舒適穩定、音質清晰、IP54防水、支援快充。
缺點:價格較高、低頻表現相對較弱。
市場參考售價: 約 NT$5,990
2. Soundcore AeroFit Pro
優點:可拆卸頸帶設計、IPX5 防水防汗、支援 LDAC、空間音訊。
缺點:頸帶可能對部分使用者造成干擾。
市場參考售價: 約 NT$4,280
3. JBL Soundgear Sense
優點:音質出色、IP54 防護、可調整耳掛設計。
缺點: 價格較高、外觀設計較為運動取向。
市場參考售價: 約 NT$6,990
4. Cleer ARC II
優點:獨特外觀設計、音質佳、IPX5 防水、支援 aptX Adaptive。
缺點: 價格較高、配戴穩定性因人而異。
市場參考售價 : 約 NT$5,980 - $6980
5. Open Buds
優點:耳掛式, 隔音排名7.5
缺點:資料尚不足,需要更多資料比較
市場參考售價: 約 NT$5990
6. EMEET AirFlow
優點:耳掛式, 隔音排名7.5
缺點:資料尚不足,需要更多資料比較
市場參考售價:未知
7. Philips N7808
優點: 骨傳導+氣傳導、睡眠偵測、AI 降噪。
缺點:價格較高、音質可能不如傳統耳機。
市場參考售價:** 約 NT$7,990
8. OneOdio OpenRock S
優點:價格親民、IPX5 防水、電力續航長。
缺點:音質表現普通。
市場參考售價:約 NT$1,980
9. HUAWEI FreeClip
優點:C 橋設計、外觀時尚、左右耳自動識別。
缺點:價格稍高、音質表現中等。
市場參考售價:約 NT$5,990
10. 小米 Xiaomi 開放式耳機
優點:價格親民、輕巧舒適、基本功能齊全。
缺點:音質表現普通、無特殊功能。
市場參考售價:約 NT$1,995
選購建議:
預算考量:如果預算有限,OneOdio OpenRock S 和小米開放式耳機是不錯的入門選擇。
音質優先:JBL Soundgear Sense 和 Cleer ARC II 在音質方面表現較佳。
運動需求:Shokz OpenFit、Soundcore AeroFit Pro 和 OneOdio OpenRock S 都有不錯的防水防汗功能。
特殊功能:如果需要睡眠偵測或 AI 降噪,Philips N7808 是獨特選擇。
舒適度: TOZO Open Buds, EMEET AirFlow 都是耳掛式,可以提供不錯的舒適度
Sony WF-1000XM5 能夠成為 Sony 的旗艦級真無線藍牙耳機,主要是因為它在多個關鍵領域都超越了前一代的 WF-1000XM4,提供了更出色的使用者體驗。
1. 更輕巧舒適的設計:WF-1000XM5 的外型比 WF-1000XM4 更小,重量更輕,大約縮小了 25% 的體積和 20% 的重量。這使得長時間配戴更加舒適,減少了耳朵的負擔。
2. 更強大的降噪效果: WF-1000XM5 在降噪性能上有顯著的提升。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新的記憶海綿耳塞設計,它能更緊密地貼合耳道,提供更佳的隔音效果。
3. 音質提升:雖然兩款耳機都提供卓越的音質,但 WF-1000XM5 在音質上可能會有細微的改進,提供更清晰、更細膩的聲音體驗(但音質感受比較主觀,因人而異)。
4. 其他優化
WF-1000XM5 改進了語音助理和提示,使用音效取代語音回饋,例如"ANC ON" 或 "Battery Life 100%"。
WF-1000XM5 還改善了通話品質和藍牙連接的穩定性。
Sony WF-1000XM5 在設計、降噪、音質和整體使用體驗上的全面提升,使其成為當之無愧的旗艦級產品。
Sony WF-1000XM5 的詳細規格如下:
一般規格:
類型: 真無線藍牙耳機
驅動單體: 8.4 mm 動態驅動器
頻率響應 (藍牙通訊):
20 Hz - 20,000 Hz (44.1 kHz 取樣)
20 Hz - 40,000 Hz (LDAC 96 kHz 取樣, 990 kbps)
* 防水性能: IPX4 等級 (防潑水)
* DSEE Extreme: 支援 (數位音質還原技術)
* 重量:
* 耳機: 約 5.9 克 x 2
* 充電盒: 約 39 克
藍牙規格:
藍牙版本:Bluetooth 5.3
有效範圍: 約 10 公尺
頻率範圍: 2.4 GHz 頻段 (2.4000 GHz - 2.4835 GHz)
支援的配置: A2DP, AVRCP, HFP, HSP, TMAS, CSIP
支援的編碼:SBC, AAC, LDAC, LC3
支援的內容保護: SCMS-T
降噪功能:
降噪技術: 整合處理器 V2 + HD 降噪處理器 QN2e
環境音模式: 支援
快速注意模式: 支援
電池:
電池續航力 (音樂播放時間):
* 最長 8 小時 (降噪開啟)
* 最長 12 小時 (降噪關閉)
電池續航力 (通話時間):
* 最長 6 小時 (降噪開啟)
* 最長 7 小時 (降噪關閉)
充電時間:
* 耳機: 約 1.5 小時
* 充電盒: 約 2 小時 (USB 充電)
* 支援快速充電 (充電 3 分鐘, 可播放約 60 分鐘)
充電盒充電方式: USB Type-C, 支援 Qi 無線充電
其他功能:
* 配戴偵測: 支援
* 語音助理: 支援 (Google Assistant, Amazon Alexa)
* 觸控操作: 支援 (可自定義)
* 通話降噪: 有支援, 通過 AI 深度學習提供清晰的通話品質
以上規格來自 Sony 官方網站和其他科技評測網站。
2024 年 iPhone 使用者必讀:十大真無線藍牙耳機專業評測
隨著真無線藍牙耳機技術的日趨成熟,市面上的產品琳瑯滿目,對於追求極致聽覺體驗的 iPhone 使用者而言,如何挑選一款最適合自己的耳機,成為了一門學問。本文將深入剖析十款與 iPhone 高度相容的真無線藍牙耳機,從音質、降噪、功能、設計等多個維度進行專業評測,為您提供最全面的選購指南。
1. Apple AirPods Pro (第 2 代):iOS 生態的無縫整合者**
作為 Apple 自家產品,AirPods Pro (第 2 代) 與 iPhone 的整合度無庸置疑是最高的。搭載 H2 晶片,提供無與倫比的連線穩定性與低延遲表現。
* 音質: 雖然並非發燒級,但音色均衡,適合多數音樂類型。個人化空間音訊功能帶來更具臨場感的聽覺體驗。
* 降噪: 主動降噪效果出色,能有效隔絕環境噪音。適應性通透模式則可在保持音樂播放的同時,讓您聽見周遭環境的聲音。
* 優勢: 與 iOS 系統深度整合、操作便捷、配戴舒適、MagSafe 充電盒。
* 不足: 音質並非頂尖、價格相對較高。
2. Apple AirPods (第 3 代):輕巧舒適的入門之選
如果您不需要主動降噪功能,但希望擁有 AirPods 系列的便利性與良好的音質,AirPods (第 3 代) 是理想的選擇。
* 音質: 支援空間音訊,音場開闊自然。適應性等化功能可根據耳型自動調整音頻。
* 優勢: 輕巧舒適、配戴穩固、較長的電池續航力、價格較 AirPods Pro 實惠。
* 不足: 無主動降噪功能、音質細節略遜於 AirPods Pro。
3. Sony WF-1000XM5:降噪王者,音質非凡**
Sony WF-1000XM5 在降噪領域一直是領先者,其音質表現也備受讚譽。
* 降噪: 整合處理器 V2 和 HD 降噪處理器 QN2e,提供業界頂尖的降噪效果,無論在飛機、捷運或嘈雜的咖啡廳,都能有效隔絕噪音。
* 音質: 8.4mm 驅動單體,支援 LDAC 編碼,提供高解析音質,細節豐富,層次分明。
* 優勢: 降噪效果極佳、音質出色、佩戴舒適、App 功能豐富。
* 不足: 價格較高、外型設計較為低調。
4. Beats Fit Pro:運動愛好者的理想夥伴
Beats Fit Pro 專為運動設計,穩固貼合,並具有 Apple H1 晶片,提供與 AirPods 類似的便利功能。
* 設計: 獨特的耳翼設計,確保在劇烈運動時也能穩固貼合。IPX4 防水等級,可抵禦汗水和雨水。
* 音質: 動感十足的音色,低頻強勁有力,適合運動時聆聽節奏感強的音樂。
* 優勢: 佩戴穩固、運動專用設計、主動降噪、空間音訊、與 iOS 系統整合良好。
* 不足: 音質細膩度略遜於旗艦級耳機。
5. Bose QuietComfort Ultra Earbuds:沉浸式音效,降噪權威
Bose 在降噪領域的地位無庸置疑,QuietComfort Ultra Earbuds 延續了這一優勢,並帶來更出色的音質表現。
* 降噪: CustomTune 智能耳內音場調校技術, 提供個人化的降噪效果。
* 音質: 音場寬廣,低頻深沉,適合聆聽流行、搖滾等音樂。
* 優勢: 頂級降噪、沉浸式音效、佩戴舒適、App 功能完善。
* 不足: 價格較高、外型設計較為保守。
6. Sennheiser Momentum True Wireless 4:發燒級音質,細膩呈現
Sennheiser Momentum True Wireless 4 以其卓越的音質表現,贏得了眾多音樂愛好者的青睞。
* 音質: 採用 TrueResponse 技術和 7mm 動圈驅動單體,支援 aptX™ Adaptive, 提供細膩、平衡的音質,高頻清亮,中頻飽滿,低頻有彈性。
* 優勢: 音質表現極佳、細節豐富、適合聆聽古典、爵士等音樂。
* 不足: 降噪效果並非頂尖、價格較高。
7. Technics EAH-AZ80:多點連接,商務首選
Technics EAH-AZ80 在音質、降噪和功能性之間取得了良好的平衡,並具備獨特的三設備多點連接功能。
* 音質: 10mm 鋁製振膜驅動單體,支援 LDAC 編碼,提供高解析音質。
* 降噪: 雙重混合降噪技術,提供良好的降噪效果。
* 優勢: 音質出色、三設備多點連接、JustMyVoice 技術提升通話品質、外觀時尚。
* 不足: 降噪效果略遜於 Sony WF-1000XM5。
8. Jabra Elite 10:舒適佩戴,全能表現**
Jabra Elite 10 以其舒適的佩戴感、均衡的音質和豐富的功能,成為一款全能型的真無線藍牙耳機。
* 音質: 支援杜比全景聲 (Dolby Atmos) 空間音訊,提供更具臨場感的聽覺體驗。
* 降噪: 進階主動降噪技術,可有效隔絕環境噪音。
* 優勢: 佩戴舒適、音質均衡、多點連接、App 功能豐富。
* 不足: 外型設計較為普通。
9. Samsung Galaxy Buds2 Pro:與三星生態系統緊密結合
儘管 Galaxy Buds2 Pro 與三星手機搭配使用效果最佳, 在iPhone上依然有良好的使用體驗。
* 音質: 支援24-bit Hi-Fi 保真音效 (需搭配三星手機),提供更細膩的音質。
* 優勢: 音質不俗,主動降噪
* 不足: 24-bit高音質需要三星手機
10. Nothing Ear:獨特設計,個性之選**
Nothing Ear 以其透明的外殼設計和出色的音質,吸引了眾多追求個性的消費者。
* 設計: 透明外殼設計,極具辨識度。
* 音質: 11.6mm 動態驅動單體, 音質均衡。
* 優勢: 設計獨特、音質良好、降噪效果不俗、App 功能豐富。
* 不足: 續航力相對較短。
以上十款真無線藍牙耳機各具特色,無論您是追求極致降噪、發燒級音質、運動佩戴,還是注重與 iOS 生態系統的整合,都能在其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選擇。選購時,建議您根據個人需求、預算和偏好,綜合考量各款耳機的優缺點,做出最明智的決定。希望這篇專業評測能為您的選購之路提供有價值的參考。
2025 年 iPhone 用戶終極指南:十大頂尖真無線藍牙耳機深度評析
在數位音訊領域,真無線藍牙耳機已成為現代生活的必需品。對於追求卓越聽覺體驗的 iPhone 用戶來說,選擇一款能與 iOS 生態系統完美融合的耳機至關重要。本文將以專業角度,深入剖析十款專為 iPhone 優化的頂級真無線藍牙耳機,涵蓋音質、降噪、功能、設計等多個面向,為您提供最權威的選購建議。
**1. Apple AirPods Pro (第 2 代):原生生態,無縫體驗**
AirPods Pro (第 2 代) 作為 Apple 的旗艦產品,與 iPhone 的整合度無可匹敵。搭載 H2 晶片,實現了無與倫比的連接穩定性與低延遲表現,為使用者帶來無縫、流暢的聆聽體驗。
* **音質:** 音色均衡,調音偏向大眾口味,適合各種音樂類型。個人化空間音訊帶來身臨其境的環繞效果,大幅提升觀影與遊戲體驗。 * **降噪:** 主動降噪技術領先業界,能有效消除環境噪音,營造靜謐的聆聽空間。適應性通透模式則能在保持音樂播放的同時,讓使用者感知周遭環境,確保安全。 * **優勢:** 與 iOS 深度整合、操作直覺、配戴舒適、MagSafe 充電盒提供便捷的充電體驗。 * **不足:** 音質並非發燒級、價格相對高昂。
**2. Apple AirPods (第 3 代):輕巧簡約,入門首選**
對於不追求主動降噪,但重視配戴舒適性與 AirPods 系列便利性的 iPhone 用戶,AirPods (第 3 代) 提供了高性價比的選擇。
* **音質:** 支援空間音訊,營造寬廣音場。適應性等化器可根據使用者耳型自動調整音頻,確保最佳音質。 * **優勢:** 輕巧無感、佩戴穩固、電池續航力提升、價格較 AirPods Pro 更親民。 * **不足:** 缺乏主動降噪、音質細節略遜於 AirPods Pro。
**3. Sony WF-1000XM5:降噪王者,音質巔峰**
Sony WF-1000XM5 在主動降噪領域持續領先,同時在音質方面也毫不妥協,是追求極致聽覺體驗的 iPhone 用戶的理想選擇。
* **降噪:** 搭載整合處理器 V2 與 HD 降噪處理器 QN2e,實現了業界頂尖的降噪效果。無論身處嘈雜的公共場所或飛行途中,皆能有效隔絕噪音,提供沉浸式的聆聽體驗。 * **音質:** 採用特製 8.4mm 驅動單體,支援 LDAC 高解析音訊編碼,呈現豐富細節與寬廣動態範圍,音質表現令人驚艷。 * **優勢:** 降噪效果卓越、音質細膩、佩戴舒適、App 功能豐富。 * **不足:** 價格高昂、外觀設計相對內斂。
**4. Beats Fit Pro:運動伴侶,強勁節拍**
Beats Fit Pro 專為運動愛好者設計,提供穩固貼合的佩戴體驗,並搭載 Apple H1 晶片,實現與 AirPods 相似的便捷功能。
* **設計:** 獨特的耳翼設計,確保在劇烈運動時耳機依然穩固。IPX4 防水等級,無懼汗水與雨水侵擾。 * **音質:** Beats 標誌性的強勁低音,為運動注入澎湃動力。 * **優勢:** 佩戴穩固、運動專用設計、主動降噪、空間音訊、與 iOS 系統無縫整合。 * **不足:** 音質細膩度稍遜於旗艦級耳機。
**5. Bose QuietComfort Ultra Earbuds:沉浸音場,降噪典範**
Bose 在主動降噪領域的領導地位毋庸置疑,QuietComfort Ultra Earbuds 延續了這一優勢,並進一步提升了音質表現。
* **降噪:** 採用CustomTune 智能耳內音場調校技術,根據使用者的耳朵結構,提供最佳化的降噪效果。 * **音質:** 音場寬闊、低頻深沉有力,適合聆聽流行、搖滾等音樂類型。 * **優勢:** 降噪效果頂尖、沉浸式音效、佩戴舒適、App 功能完善。 * **不足:** 價格高昂、外觀設計相對傳統。
**6. Sennheiser Momentum True Wireless 4:發燒音質,細節至上**
Sennheiser Momentum True Wireless 4 憑藉其卓越的音質表現,成為追求極致音質的 iPhone 使用者的心頭好。
* **音質:** 採用 TrueResponse 技術和 7mm 動圈驅動單體,支援 aptX™ Adaptive, 提供細膩、平衡的音質,高頻延伸出色,中頻飽滿,低頻富有彈性,能準確還原音樂細節。 * **優勢:** 音質表現卓越、細節豐富、適合聆聽古典、爵士等對音質要求較高的音樂類型。 * **不足:** 降噪效果並非最強、價格高昂。
**7. Technics EAH-AZ80:商務精英,多工利器**
Technics EAH-AZ80 在音質、降噪與功能性之間取得了出色平衡,並具備獨特的三設備多點連接功能,是商務人士的理想選擇。
* **音質:** 採用 10mm 鋁製振膜驅動單體,支援 LDAC 高解析音訊編碼,提供清晰、自然的音質。 * **降噪:** 雙重混合降噪技術,提供良好的降噪效果。 * **優勢:** 音質出色、三設備多點連接、JustMyVoice 技術提升通話清晰度、外觀設計時尚。 * **不足:** 降噪效果略遜於 Sony WF-1000XM5。
**8. Jabra Elite 10:舒適佩戴,全能戰將**
Jabra Elite 10 以其舒適的佩戴體驗、均衡的音質表現和豐富的功能,成為一款全能型的真無線藍牙耳機。
* **音質:** 支援杜比全景聲 (Dolby Atmos) 空間音訊,提供更具臨場感的聆聽體驗。 * **降噪:** 進階主動降噪技術,可有效隔絕環境噪音。 * **優勢:** 佩戴極為舒適、音質均衡、多點連接、App 功能豐富。 * **不足:** 外觀設計相對平庸。
**9. Samsung Galaxy Buds2 Pro: 跨平台兼容,表現優異**
Galaxy Buds2 Pro 雖為三星旗下產品,但與 iPhone 搭配使用時,仍能提供出色的音質與降噪表現。
* **音質:** 支援 24-bit Hi-Fi 保真音效(需搭配三星裝置),提供更細膩的音質。 * **優勢:** 音質出色、主動降噪效果良好. * **不足**: 24-bit 高音質需要三星手機.
**10. Nothing Ear:透明美學,個性之選**
Nothing Ear 以其獨特的透明外殼設計和均衡的音質表現,成為追求個性化與高性價比的 iPhone 使用者的理想選擇。
* **設計:** 透明外殼設計,極具辨識度,展現獨特科技美學。 * **音質:** 搭載 11.6mm 動態驅動單體, 音質均衡, 三頻表現良好。 * **優勢:** 設計獨特、音質良好、降噪效果不俗、App 功能豐富、價格相對親民。 * **不足:** 電池續航力稍短。
**總結:**
上述十款真無線藍牙耳機各具特色,代表了當前市場的頂尖水準。iPhone 使用者在選購時,應根據個人對音質、降噪、功能、設計、預算等方面的需求,綜合考量各款耳機的優缺點,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產品。希望這篇深度評析能為您的選購決策提供專業、全面的參考。
鐵三角(Audio-Technica)的EAH AZ100耳機,為何如此受歡迎?
1. 創新音質技術
EAH-AZ100 採用了全新的「磁流體驅動單元」(Magnetic Fluid Driver),這項技術源自鐵三角高端有線耳機 EAH-TZ700,並經過改良應用於無線耳機。這種設計據說能減少失真,提供更精準的低頻和更高的解析度。許多評測和用戶反饋指出,它的音質比前代 EAH-AZ80 更清晰、更具動態範圍,尤其適合音樂愛好者和音響發燒友。
2. 頂級主動降噪(ANC)
AZ100 的自適應降噪功能(Adaptive ANC)能根據環境噪音自動調整強度,在嘈雜的公共交通或辦公室環境中表現出色。相比前代 AZ80,它的低中頻噪音抑制更強,與 Bose 和 Sony 的旗艦產品(如 Bose QC Ultra Earbuds 和 Sony WF-1000XM5)競爭力十足,這讓它在追求安靜聆聽體驗的用戶中大受歡迎。
3. 長續航與實用功能
AZ100 提供單次充電 10 小時(開啟 ANC)的續航,加上充電盒總計 28 小時,遠超許多同級競品(例如 Bose QC Ultra Earbuds 的 6 小時單次續航)。它還支援三設備多點連接(業界少見)、Dolby Atmos 空間音效和頭部追蹤功能,這些特性迎合了多任務使用者和影音娛樂愛好者的需求。
4. 舒適度與設計升級
相較於 AZ80,AZ100 的體積縮小約 10%,重量減輕至每隻 5.9 克,並採用更符合人體工學的耳廓貼合設計(Concha Fit)。它還提供五種尺寸的耳塞(XS 到 L),確保更好的佩戴穩定性和隔音效果。這種改良讓長時間佩戴更舒適,特別受到需要全天使用的消費者青睞。
5. 社群與評測熱潮
自 2025 年 1 月發布以來,AZ100 在音響社群(如 Head-Fi.org)和社交媒體(如 X)上引發熱議。許多用戶稱讚它的音質細膩度和平衡性,例如 X 上有用戶表示「AZ100 的空氣感表現令人驚嘆,低音清晰而不壓過其他頻段」。專業評測(如 TechRadar、What Hi-Fi)也給予高分,進一步推高了它的知名度。
6. 價格與市場定位
定價約 299 美元/歐元(約合新台幣 9,000-10,000 元),AZ100 在高端真無線耳機市場中定位明確,直接挑戰 Sony、Bose 和 Apple 的產品。它提供了超越多數競爭者的功能整合度,對追求性價比的音質愛好者來說吸引力很大。
EAH-AZ100 的受歡迎程度來自其卓越的音質、先進的技術、舒適的設計和強大的功能性,再加上品牌在音響界的良好口碑和市場宣傳。
日本品牌 AVIOT 的耳機在市場上以其「日本調音」(Japan Tuned)特色和高性價比受到不少關注。
優點:
1. 音質表現
AVIOT 強調由日本音訊專家調校,追求細膩、自然的聲音。許多型號(如 TE-J1、TE-W1)採用圈鐵混合單元或雙動態驅動器,提供均衡的三頻(低、中、高頻)表現,低音有力但不過分誇張,高音清晰不刺耳,適合喜歡日系調音風格(如偏向人聲或清新音色)的用戶。
2. 設計與舒適度
AVIOT 的耳機外觀時尚且精緻,常融入日式美學,例如 TE-D01 系列的馬卡龍造型或 TE-J1 的透明設計。耳機重量輕(單耳約 5-6.5g),配備多尺寸耳塞,佩戴舒適,適合長時間使用。充電盒設計也注重便攜性,有些型號甚至帶有化妝鏡等貼心巧思。
3. 功能性
- **續航力**:如 TE-D01v 單次可達 18 小時,搭配充電盒總續航可達 60 小時,表現優於許多同價位產品。
- **降噪與環境音**:多數中高階型號(如 TE-W1、TE-Q3)搭載混合主動降噪(ANC),能有效減少環境噪音,同時提供環境音模式,方便在通勤或戶外使用時保持警覺。
- **遊戲模式**:部分型號支援低延遲模式,適合玩遊戲或看影片,影音同步性良好。
- **藍牙穩定性**:支援藍牙 5.2 或更高版本,連接穩定,支持 LDAC 等高音質編碼。
4. 性價比
AVIOT 耳機價格範圍廣,從入門款(如 TE-U1,約 6,980 日幣)到旗艦款(如 TE-W1),價格相對合理。例如 TE-D01v 在台幣 3,000 元以內就能提供出色音質與長續航,頗具競爭力。
5. 品牌特色
AVIOT 常與日本動漫或藝人合作推出聯名款(如《鏈鋸人》的 TE-Q3),對喜歡流行文化的用戶有額外吸引力。
缺點:
1. 品質控制問題
有用戶反饋 AVIOT 耳機偶爾出現初期不良或耐用性問題,例如連接不穩或單耳無聲。雖然售後服務存在,但維修流程可能因地區而異。
2. 降噪效果有限
雖然有主動降噪功能,但與 Sony 或 Bose 等頂級品牌的降噪效果相比,AVIOT 在極端嘈雜環境(如地鐵)的表現可能稍弱,主要適合日常輕度降噪需求。
3. 應用程式體驗
專屬應用「AVIOT SOUND ME」提供均衡器調整和按鍵自定義,但部分用戶提到應用偶有 bug 或功能不夠完善,可能影響使用體驗。
4. 個人口味差異
如果你偏好重低音(歐美風格)而非日系的清新調音,AVIOT 的聲音風格可能不完全符合期待。
使用場景建議:
- 通勤/日常聆聽:續航長、佩戴舒適,適合長時間使用。
- 運動:部分型號(如 WB-P1 骨傳導耳機)具 IPX7 防水,適合跑步或戶外活動。
- 遊戲/影音:低延遲模式和環境音功能是不錯的加分點。
- 預算有限:入門款價格親民,功能卻不陽春。
AVIOT 耳機整體上是好用的,尤其適合注重設計感、喜歡日系音質、或想要高性價比的用戶。它未必能與 Sony WF-1000XM5 或 Apple AirPods Pro 等頂尖產品正面競爭,但在中價位市場中表現亮眼。如果你有機會,可以到實體店試聽(如台灣部分通路提供試用),確認音質和佩戴感是否符合你的喜好再入手。
所分享之圖片、影片或資料內容是引用自網路或轉寄分享或從各網站蒐集而來,如有侵權請告知。